安卓免费vPn链接加速软件
(一)简化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精简、便民、高效、廉洁”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精简”,就是大幅精减审批项目和办事环节,切实解决政府管得过多的问题。从2013年起,全盟开展了四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调整工作。目前,盟级仅保留87项、精简幅度达65%,审批环节由原来的197个减少到现在的121个,减少了38%;“便民”,就是大力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下沉,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目前,除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事项外,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取消或下放,各旗县市(区)承接自治区和盟级下放审批项目达200余项,原来需要到盟里审批的,现在旗县都可审批,原来需要十几天或几十天审批的项目,现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即可办结,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高效”,就是将盟旗两级保留的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政务大厅办理,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模式。目前,所有进厅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流程再造,平均每个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服务类事项实现了“即办即结”;“廉洁”,就是把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年”等系列正风肃纪活动,运用电子监察等高科技监督手段,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审批事项全程监督,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发生。
(二)创新工作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服务保障能力到位。目前,锡盟建成了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综合大楼,办公楼内设置了公安警务室,银行安卓免费vPn链接加速软件、邮政、物业、商务中心等服务部门进驻,分设了2个导办台可提供咨询和蒙汉双语引领服务。楼内服务功能设施齐全,智能化设备、信息化建设超前,办公条件、办事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积大改善,为全盟政务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已成为锡盟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窗口。13个旗县市(区)通过新建、改扩建等途径,全部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办事场所;全盟79个苏木乡镇和155个社区居委会都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便民服务大厅,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基层得到了较好落实。二是“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到位。重点实施了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大厅集中,审批事项收费向大厅集中;审批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实现了部门、人员、项目和收费“四个100%”进厅。
“三集中”,主要抓住了清理事项和收费,整合职能,整建制进驻等三个关键环节,遵循“规范程序、提高效率、方便办事、利于监控”的原则,推动审批业务较多的盟食药工商、水利、交通、国土、卫计委等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审批办),将原来涉及的34个审批业务科室、102名工作人员整合为5个“审批办”、47名工作人员,精减幅度达85%和54%,整合后的“审批办”所有业务和工作人员整建制进厅;推动不需成立“审批办”的盟文体新广电局等部门100%授权窗口首席代表,基本做到了厅外无审批。
“三到位”,主要是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有效解决了“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目前,锡盟政务服务大厅共有盟市社保、国税、地税、公安办证、住房公积金等10个部门的服务事项整建制进厅,引进了与驻厅部门业务相关的测绘、房产评估、招投标代理、中小企业服务等13家中介和服务机构进厅;进厅工作人员336人、日均办件量1000余件,日均接待办事群众1500余人次。
(一)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实行精准审批,推行了并联审批、一表通行、五证合一、同城通办等特色服务,其中:税务窗口在全盟推开了“一证两章”模式,锡林浩特地区涉及国地税共管的纳税户,只出具一个税务登记证加盖两个部门公章即可;实施了基本建设类项目并联审批,原来需要45个工作日办理的国土、规划、人防等部门的审批手续,现在只需8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做到了群众和企业“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二)政务超市功能完善。以“五个一流”标准,全力打造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政务超市”。一流的设施,面对办事群众合理设置了多样化、信息化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大厅设有4台触摸查询机、 8个排队叫号系统、16台免费在线台LED显示器,并为公众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充分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利用交换机、IP电话、显示器等信息设备,联通了所有现场办事者和工作人员的桌面,形成了“点对点”关联,保证各类数据信息传输的多样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流的管理,严格按照《 锡盟政务服务大厅进驻部门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大厅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指纹考勤管理、常态化巡查、电子化监控全覆盖。一流的服务,推行了政务公开、预约服务、一次性告知、AB岗制等特色服务,做到了“马上就办”。一流的队伍,中心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党员占50%,专业技术人员占40%;驻厅窗口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各部门选派的骨干力量和年轻后备干部。一流的业绩,2016年1—10月,受理锡林浩特地区各类审批事项52余万件、办结51.9万件,办结率达99%。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区文明单位标兵、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水平超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开发应用了集行政审批项目数据库、权力清单动态管理、电子效能监察于一体的全盟统一的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软件平台,实现了盟旗两级电子政务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监察监控全覆盖。盟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微信服务平台及微官网、手机APP应用等载体,24小时响应各方服务需求。目前,锡林浩特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上线运行,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预审,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敖汉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现有管理人员15人,窗口工作人员103人。近年来,中心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运行信息化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打造服务品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一)“亮身份”树立形象。为方便群众找寻,接受社会监督,中心在入口处明示39个入驻单位的办公位置图、往来路线图、咨询(投诉)电话;窗口平台上标明办事机构名称、联系电话号码;值岗人员统一着工作服,贴挂胸牌,写明编码、姓名、职务和职责;设置政务咨询台,安排专职导政员;摆放投诉箱,订制意见薄。通过这些,群众办事速度明显加快,工作人员办公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二)“亮标准”方便快捷。为使群众清晰明白,利于办事快捷,中心电子显示屏8小时滚动播出办事履行的程序、需要准备的材料、收费多少、遵循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各窗口将承办事项的一次性告知单放在柜台前,一次性告知单上写明具体办理事项的名称、办件类别、所需要件、环节负责人和办理时限,办事群众一目了然。比如:群众办理结婚证,只需到婚姻登记窗口,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等4份证件,交9元钱,10分钟就能拿到结婚证了。
(三)“亮服务”文明服务。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中心设计了适用、鲜活的小载体,从服务中贴近群众。文明接待客户,践行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项引导、一杯热茶、一次办理、一声再见“六个一”服务承诺;普及“您好!”、“请到这(那)边办理”等文明礼貌20句常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生人与熟人一个样、干部与群众一个样、闲时与忙时一个样、咨询与办理一个样,还开通了24小时网上审批程序,此举得到了群众称赞。
(四)“亮制度”提升效能。中心以严管理强服务为抓手,通过废改立,完善了首问(办)责任制、窗口一次性办结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30余项规章制度,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旗财政供养系统功能;设置监督台,对政务服务和工作纪律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度+督导+科技”模式,形成了制度约束、专人管理、技术支撑“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
(五)“亮典型”增强活力。突出带动效应,发挥示范作用。中心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每个月都要评选月“示范窗口”2个,月“服务之星”6个;并在每年初评选上一年度表现突出的窗口集体和个人,评选年度“示范窗口”3个、“党员先锋岗”3个、“巾帼文明岗”3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8名,“服务之星”8名、“优秀窗口主任”3名;以“宁可麻烦自己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次”为服务理念,举办“服务百姓无终点”主题教育座谈会。设立荣誉示范牌,布置典型展示板,形成了学有标杆、追有榜样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一)群众评议。通过发放纸质征求意见表、电话回访和电子评价器,征求群众意见,为中心的民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已发放征求意见表6000份,征求群众意见601条,电线多人次。
(二)行风监督员评议。中心从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和招商企业法人中聘请10名监督员,对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中心进行反馈。
(三)民主集中评议。每年中心组织两次由百名办事群众和行风监督员参加的民主集中测评会,对中心各窗口服务进行民主集中测评。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满意率由原来的80%提升到95.36%。如:房产管理所窗口特事特办赢得群众好评,当事人罗士厚因在北京居住且患病卧床不能到中心窗口签字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窗口工作人员牛晓勇、孙琳二人亲赴北京到现场协助办理,老罗通过电话向单位评述:你们服务到家了,我特别满意!
(一)创新办理方式。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和业务骨干开展全程代办服务、无偿代理服务等特色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同时,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事项1600多人次。如:公安局窗口“特事特办”,丰收乡居民赵海霞因病情恶化,急需转院救治,但缺少居民身份证,无法转院,该窗口民警打破常规,赴医院病床前采集了该居民电子版的头像,迅速为其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和加急的长期身份证,保证了患者及时转院治疗。
(二)创新审批流程。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对旗本级584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乡镇的83项服务事项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的125项服务事项进行了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时限从原来的9521个工作日压缩到5902个工作日,平均提速比38.01%;审批环节从原来的2290个简化到1988个环节,平均简化比13.19%;审批要件从原来的2547个精简到2331个,平均精简比8.48%。通过“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审一核”、“网上审批”、“先照后证”、“预先加印”等方式,主动服务群众,优化重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为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利。实行流程再造,缩短办事时限,把承诺件转为即办件;构建并联审批、多证联办工作模式,完善联合审批机制,提高了审批效率。
中心从旗乡村办事大厅互联互通、一体化运行入手,在全旗16个乡镇苏木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按照建设标准化要求,全旗便民服务大厅统一名称为“XXX乡(镇、苏木、办事处、街道办)便民服务大厅”,统一进驻站口16个,统一服务事项83项。做到“六有”,即有大厅简介、窗口分布图和电子标示牌及岗位职责牌、工作制度、LED大屏幕、休息座椅、投诉电线个嘎查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将便民服务的快车直达农牧民的家门口。
(一)网上办审批,让农民办事足不出村。中心进一步强化审批平台的建设,完善了网上咨询、表格下载、申请、远程协办、审批、监察等功能,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变以前的“群众跑腿”为现在的“信息跑路”,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如:新惠镇三宝山村村民张少玉到村便民服务室办理贫困证明,代办员钱树军从收齐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到网上受理登记、扫描上传、不到五分钟就办完了。
(二)网上搭平台,让农民网上逛商城。除了网上办事外,广大农牧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农牧业专家面对面咨询,还可以通过网上信访等表达诉求,及时获取招工用人信息、发布市场供求信息。部分村便民服务室还开通了邮政储蓄UK缴费和助农POS机业务,实现了小额取款、手机充值、转账汇款、电费缴纳、便民缴费五个不出村。便民服务室的电商平台,帮助农牧民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购置农资,网上选购生活日用品。如:新惠镇扎赛营子村便民服务室倾力推出了电商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让村民的小米、粉条、绿豆等杂粮都卖上了高价钱。
付出终有回报。敖汉旗政务服务中心先后获得自治区政务公开示范点、赤峰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三项殊荣。2016年,中心共为群众办件15.06万件,中心窗口共为办事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05次,预约服务287次,延时服务698次。今年以来,敖汉旗村级便民服务室共办理相关服务事项10.5万件,为群众节省路费、伙食费、误工费等费用总计152多万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南部,东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西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毗邻,距北京360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蒙古族15万人。全旗下辖9个乡(镇)、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7月,目前有办公面积3700平方米,进驻部门29个,进驻人员101人,办理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219项。2016年1—10月,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33.4万件(次),各类收费实现4.05亿元。
几年来,在上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我旗旗委、旗政府的部署,我中心把政务公开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以政务公开促进优质服务,以政务公开树立良好形象,以政务公开推动工作开展,以政务公开助力廉政勤政,收到了较好成效。2008年,旗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赤峰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201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区政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旗政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全市窗口单位文明杯竞赛优胜单位、旗级文明单位、旗级“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政府机关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政府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政务服务中心是直接服务群众的主要窗口,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中心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成立了由中心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中心有关科室及各进驻窗口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安排布置政务公开年度性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检查督促各环节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决定对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奖惩事宜。为使政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常态化、规范化,中心抽调专人,成立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专门从事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制度》、《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管理细则》、《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除涉密及有专门规定外,应当公开的所有办理事项、工作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投诉问责渠道等,全部公开,使公开成为常态,不公开为特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政务公开体制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业务工作开展。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中心定期、不定期对各窗口、各股室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建立了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开设 审批事项、政策法规、咨询投诉、中心动态、互动园地等子栏目,通过互联网访问门户网站,可对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和服务事项明细、所需材料要件、承诺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投诉举报方式等一目了然。同时,可了解行政政策法规,可对行政工作提出建议,对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表扬。二是在旗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电子触摸查询屏和电子大屏幕,办事群众可通过电子触摸查询屏,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自己所要办理事项的所有信息,包括要件材料、流程时限、办理窗口位置等;在电子大屏幕上,不间断滚动播出各业务窗口实时受理业务件数、属即办件或承诺时限办结件、办理情况以及受理人员姓名、联系方式,适时播出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及旗委政府便民利民新政策,播出政务服务工作有关信息。三是在旗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乡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各行政村政务便民服务代办点,提供免费WIFI,张贴微信二维码和手机二维码,手机扫描,可进入喀喇沁旗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查询、预约和下载有关表格。四是印发《政务服务工作》简报,每月一期,刊登中心工作动态、窗口工作人员遵规守纪情况、办件数量和质量、月份先进示范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政策法规、先进经验等内容,免费发放到旗内各行政部门、免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便民服务栏”中提供给办事群众阅看。五是设立意见箱、印制群众评价表。我们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了意见箱,专门收集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印制了政务服务工作评价表,放到政务服务大厅各办事窗口,由办事群众无记名对所办事项涉及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廉政勤政等进行评价,投放到中心办事大厅导引台的意见箱中,做为我们改进服务、评优晋先的重要依据。六是设立了导引台。在中心办事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导引办理台,由专人负责对办事群众进行指引,解答疑难问题,受理现场举报投诉。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从根源抓起,优化行政审批基本流程,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确认,全旗共保留责任事项5484项,其中行政许可193项、行政处罚4125项、行政强制措施147项、行政强制执行41项、行政确认117项、行政给付42项、行政奖励257项、行政征收60项、监督检查393项、其他行政权力109项、承接落实3项。同时,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的流程进行了优化理顺。全旗合并相同审批环节19个,减少审批要件18件,15个承诺件变为即办件,承诺件办理时限平均由12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平均提高效能近70%,下放到乡镇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5项。通过新闻媒体、旗政府及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公示了各行政审批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使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工作更加阳光透明,我们安装了电子审批系统、电子效能监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操作平台,实现了旗、乡镇、村联网办公,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大厅建设,努力做到让群众少跑路、让网络多办事,使所办事项全部公示在操作平台上。2016年,我们下力气抓了行政村政务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全旗16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政务便民服务代办点,实行了规范运转“五统一”标准,即统一窗口标识、统一硬件设施、统一运行机制、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办事程序。代办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代办事项等全部公开上墙。到目前,村政务便民服务代办点能为群众办理116项事项,其中即办服务事项28项,代办服务事项44项,咨询服务事项32项,社会服务事项12项,能通过网络办的17项。
通过抓政务公开工作,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优质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的“五零”服务承诺得到进一步落实,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使政务公开工作更上新台阶,实现政务服务工作新突破。
翁牛特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2006年正式运行,主要承担全旗行政审批服务的组织、协调、监督及管理职能。中心服务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便民服务厅、涉企审批服务厅和办税服务厅。现有管理人员8名,窗口工作人员95名,进驻部门28个,中介服务机构7个,可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32项。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总体部署和李克强总理两次视察翁旗指示精神,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持续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一是主动承接上级下放事项。自2002年国务院、自治区、赤峰市开展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以来,我们共承接下放的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75项,针对这些行政审批事项,我们要求相关职权部门在做好承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到具体承办股室和相关责任人,并根据工作实际对具体执行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下放事项有序承接、高效运行。二是切实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根据上级相关要求,为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从2013年开始,我们对全旗30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保留了191项。随着简政放权工作不断深入,我们继续加大精简力度,2014年通过取消、合并、转化等方式,最终保留85项,基本达到自治区提出的旗县区保留100项行政审批事项要求。三是全面推行“先照后证”改革。按照总理翁旗调研时提出的“前置审批过多要简化或取消”的指示要求,我们以不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环境安全为原则,全面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将旗本级35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通过取消、暂停实施、转为备案的方式,最终保留5项前置许可事项,初步实现由“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的转变。2015年,我们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前置审批改革政策,结合我旗实际,仅保留了2项旗本级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企业、个体户数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年1—10月末,全旗企业和个体户新增3235户,从业人数新增413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5%和16.3%。四是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针对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个证照时需跑多个部门、多次进件的实际,我们对办证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一次进件、三证同发”,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打下坚实基础。围绕落实2015年5月12日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我们加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力度,通过“一窗受理、资源共享、结果互认”方式,对三证办理流程进行规范,6月2日颁发了全区第一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加强监管创新, 维护社会市场秩序。一是完善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审批事项管理制度,制定了《翁牛特旗行政审批标准化实施管理办法》、《翁牛特旗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翁牛特旗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备案公告办法》、《翁牛特旗违法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重点加强对取消、暂停、备案事项监督管理,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严禁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增加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严禁变换形式变相恢复已取消或暂停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体制。二是加强行政部门管理。为解决改革后相关职能部门不审批就不监管、消极审批不作为等问题,我们从信息流转、限时办结、实时监管等方面入手,督促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办、主动管、管到位。信息流转方面,组织专人每天对全旗从业主体注册登记信息进行汇总,通过网络或信息流转单方式将从业主体信息发送给监管部门,启动相应审批或监管程序。限时办结方面,严格按照流程优化和压缩审批时限重新规定的承诺时限完成审批事项办理,在延期承诺时限内未作出审批决定的,行政机关对该审批事项视为默许。监管方面,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在执行“双向告知”的基础上,利用审批系统实现“三向告知”,提高了监管效能。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2015年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与旗政务服务中心及旗政府门户网站同步公示办件信息,方便群众查看办件状态。三是规范中介机构职能。按照区域管辖、资质筛选、服务优先原则,逐步完善中介服务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将设计、勘测、评估、监理、监测、环评等中介机构引入政务服务中心,由群众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打破部门指定、行业垄断。对不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中介服务,实行告知承诺制或登记备案制,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加强事后监管,提升了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市场主体监管。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按一定比例对个体户进行抽检,随机确定检查人员,杜绝权力寻租,规范监管行为,企业随机抽查工作由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纪检部门监督下随机抽查产生。目前,全旗市场主体名录库有各类市场主体20980户,执法人员名录库中行政执法人员达到1168人。同时,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我们积极推进旗乡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基层监管力量,落实相关领域综合执法机构监管责任,建成16个苏木乡镇市场监督管理所,会同旅游等多个执法大队,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彻底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一是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以商事登记领域和工程建设领域为突破口,重新梳理优化办事流程,去除不必要环节,合并相同环节,对全旗85项审批事项所需的700多个要件进行审查论证,最终减少要件21件,共享要件7件。要件的减少,使10个承诺件变为即办件,承诺件审批时限由原来平均1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要求是只要相关材料齐全合格,立即办理。二是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工商注册登记由“区域管辖”改为“旗域通办”,实行上门服务、代办服务、预约办理等便民举措。深入推进“一窗通办,一岗多能”服务模式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受理”审批模式,对涉及部门多、审批时间长的审批事项,实行“一窗受理、部门联动、股室联批”,将多次进件、多次取证简化为一次进件、一次发证,减少了群众在窗口排队等待时间。积极开展网上受理、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等业务,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审批时限。三是大力削减税费。认真梳理收费事项,设置物价审核窗口,严格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立足减项利民、减负惠民,我们取消了结婚证、户口本、户籍证明等20多项工本费收费,降低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每年免收工本费180多万元。对个体工商户实行“以票控税”征管模式,对月发票使用量在1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个体工商户免征一切地方税费、基金;对月发票使用量在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只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月发票使用量在2万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按税收政策征收税费基金,全年免收税费260万元以上。四是推动便民服务下延。结合推进简政放权,推动政务服务触角向下延伸,先后建设了13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综治信访、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等76项行政权力下放到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步建成了247个行政嘎查村(分场)便民服务站,可办理婚育情况证明、低保户申请、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等104项服务事项,并在偏远自然村、独贵龙设立了408名村级代办员,全旗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旗、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把村级便民服务站同旗医疗、农业、畜牧、林业、民政、社保等7个远程综合服务中心连接起来,组建医疗、农业、畜牧3个专家库,实现远程服务,做到了群众“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 8月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以《内蒙古赤峰市联通县乡村三级政务网络平台:政务服务进村,农民就近办事》为题,对翁旗便民服务下延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村级便民服务站投入运行以来,到旗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农牧民平均减少40%,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农牧民平均减少80%。截至10月末,便民服务站共接待群众9.5万人次,办理代办件、远程服务件4400件,节约办事成本35万元。
近年来,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紧紧围绕赤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展开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起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2012年以来,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直牵头对市本级行政权力的审批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及再造。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了培训会和研究会。严格遵循市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划分的“一报一审”、“二报二审”和“确认公示”三个阶段进行。市本级839项依申请行政权力,审批时限从15919个工作日压缩到6662个工作日,压缩幅度达58.1%;审批环节从3432个精简到2726个,精简幅度达20.5%;申报材料从4702个减少到4401个,减少幅度达6.4%。共制作流程图839个,服务指南839个,电子表单639个。市本级38个部门将优化后的流程图、服务指南和电子表单全部在部门网站进行了公示。
2016年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根据法制办公布的权力清单,对依申请行政权力进行了动态管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由之前的594项变为590项,其中减少29项,下放3项,增加28项(增加的5项由承接落实变为行政许可)。
按照赤峰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及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体化运行工作方案》(赤政办字〔2016〕107号)要求,积极建立旗(县、区)、乡(镇)、村政务服务及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指导清单。同时,以方便群众办事为主线,打破部门、层级及依申请行政权力类型,按“个人办事”、“法人办事”模式进行分类,对公共服务事项(即权力清单中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其中,个人办事按照个体分类、主题分类及人生事件划分为38小类;法人办事按照群体分类、主题分类及行业分类划分为54小类。目前,已经完成30个类别公共服务清单。中心提供570项旗县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参考目录清单,在确保不遗漏的前提下,同类事项的设立及子项划分要遵循“统一为常态,特殊为例外”的原则,要求旗县区及市直各部门依法合规地对本部门系统各级事项进行规范统一,并结合实际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
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拟制了《赤峰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方案》和《赤峰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运行方案》,在2015年12月经第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五个阶段,通过“一口受理、统筹协调、抄告相关、限时办结和效能监察”审批运行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证发放只需67个工作日,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核准类只需67个工作日,备案类只需66个工作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类只需76个工作日。
2016年2月下旬,市中心向各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运行工作的通知》,对各部门进驻、统一使用政府网络、专区受理、专人督办等方面做出统一要求,采取“清单式受理、程序性审查、规范化审批”模式,对审批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在三楼办事大厅设立并联审批专区,配置电脑、高拍仪相关硬件设备,拟定统一的受理单、补齐补正单、事项登记表等各类信息表单,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运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3月中旬,市中心正式开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运行工作。
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中心全面配合市场监管、国税、地税、人社、统计等部门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作。截止10月31日,市本级已核发、换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302张。
2015年10月底,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时间进度以及工作要求,选取翁牛特旗和喀喇沁旗两地的部分乡镇和村做为试点,着重建设基层政务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站(室),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至今,十二个旗县区投入资金近1.24亿元,在市辖172个苏木(乡镇、街道)、2304个嘎查(村、社区),建成苏木(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156个,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室)2293个,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6%,依托审批平台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室)876个,接待办事群众近62万人次(咨询,即办,代办,远程审批),受理代办协办事项41万余件,为百姓节省办事交通费约260余万元。
按照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十个全覆盖”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赤农覆组发【2016】10号)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于10月19日至10月24日期间,对全市12个旗县区、36个乡镇苏木、180个行政村嘎查便民服务站(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通过实地现场查验,各旗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便民服务站(室)建设工作,均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建设任务,12个旗县区便民服务站(室)均符合场地建设规范、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齐备、制度完备的建设要求。
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力宣传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相关知识,大力培训各地区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市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需制定服务通用基础标准3项,服务保障标准13项,服务提供标准35项,总计51项。自2015年7月份开始,市中心组织市直部门及旗县区在依申请行政权力流程优化过程中确定政务服务提供标准,其中市直各部门共确定流程839个、服务指南839个、电子表单639个。2016年7月份,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下达国家第三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市政务服务中心被列为国家第三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在抓好服务提供规范,优化、固化依申请行政权力审批流程的同时,积极做好其他标准及体系制定工作,截止目前,先后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办法 》、《标准体系表编制办法》、《政务服务标识及应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制度》等18项标准。
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