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免费下载vpn
2024年一整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只有610.6万对,相比10年之前的2014年,这个数据直接腰斩了一半以上,创下了40年来的最低纪录。
今天我聊这个话题不是为了传播负面消息,而是为了帮助大家看清这件事的本质,让大家以更包容和更合理的心态去迎接这场千年大变局,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从历史学、经济学和人类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
首先我告诉大家一个客观现实,在当今这个世界,人类维持了几千年的关系网络,正在全面崩塌,婚姻关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新世代出生的很多年轻人(00后、10后),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和自己的父辈和祖辈有着巨大的差异。
邻居,他们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平时有空的时候应该多串串门,自己家里有什么萝卜白菜之类的,也可以给邻居送点。
还有各种同事在韩国免费下载vpn、朋友关系,他们也都费尽心思在努力维系。可是到了年轻人这一辈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我家里有个亲戚,00后,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医院工作,他平时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打游戏看动漫-吃饭睡觉,以此循环,他从来都不主动和任何亲戚联系,除了过年能见到一面,其他时间,你几乎忘记了还有这么个人,他的社交圈子非常之小,除了偶尔联系远在异地的几个大学室友,聊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网上的网友,但也多半聊的是游戏和兴趣相关的事情。
在他们医院里,女生众多,但是他从来没有任何恋爱约会的想法,他的生活圈子里只有他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同事关系都是为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已,在医院的时候可以彼此客气,回家之后真没必要保持过多的联系。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我说你这样的生活状态,不觉得特别孤僻么?他扭过头看着我,然后非常认真的跟我说:没有啊,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的,我们觉得没必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社交上面,我一个人也能过得挺好的。
听完他的这番话,我正准备反驳,去告诉他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沉默不语,因为我突然间发现,时代真的是变了,以前我们认为“正确”的很多东西,可能确实不太适应现在的社会形势了。
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农村结群而居,当时很多村的诞生,就是一个家族里面过去一批人,在一片荒地上开辟出一块耕地,然后亲戚们扎堆住在周边,就连房子都是周围的人帮衬着建起来的。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亲戚不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是自己维持生计的重要依靠,因为不管是耕田、抢水源还是秋季的收割,你都需要依靠他们来帮你,甚至很多时候还会面临着其他村来抢占土地的局面,如果你没有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那你在农村的生活将会举步维艰。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对于亲戚关系,邻里关系,还是非常重视的,湖北农村有个传统,至今有些地方还在延续,那就是大年初一拜跑年,孩子们从村头跑到村尾,每家每户都会拜年,这种事情在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以前却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村里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一个共进退的整体。
再说明白点就是,以前住在隔壁左右的亲戚,现在有的跑到了县城里,有的住到了镇上,有的甚至住到了省城里,物理距离的限制,让大家天各一方,已经没有了频繁往来的可能性。
因为大家住在一起,互帮互助,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你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比如家里没有粮食,亲戚就是你最后的倚仗,这样的关系,怎么可能不亲?
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当所有人都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分散到不同的工厂里面打工的时候,大家就从利益共同体,变成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熟人,因为你的生存完全取决于工厂的效益、老板发的工资还有你自己的努力,和其他亲戚没有一点关系。当亲戚之间,没有了利益之间的来往,又产生了很远的物理距离的时候,这样的亲戚,我说句实话,就是一个熟悉点的陌生人,可能凭借上一辈人的感情关系可以勉强维系,但最多坚持两代人,就会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
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断亲潮、年轻人不爱交际、宅等各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本质上就是因为工业化时代,年轻人只靠自己就能活得挺好,没有必要再去花时间维系其他关系了,毕竟就算你有一个亲戚年薪百万,他也不会拿10万块钱给你,所以这种关系就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勉强维持,其他时候,双方就默契的选择断联,一整年都收不到一个消息,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简单说来就是:男的负责打猎、捕鱼、干重体力活。女的负责采集、生育、干轻体力活。通过这种社会分工,人类社会能够更好的延续,所以男女结合的婚姻制度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在以前农业文明时代,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嫁一个好男人,因为那个年代的女性都是要依附于男性生存的,不信你回去问问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村里面有一个女人自己独自生活,那会是何等悲凉的场景?所以没办法,以前的女性哪怕再不乐意,也得找个男人凑合着过日子。
对于很多六七十年代的女性来说,他们不太懂爱情是什么东西,婚姻对她们来说就是搭伙过日子,一起努力一起生存,所以那个年代的女性忍耐力极强,即便男的整天喝酒打人,也很少听说有离婚的,因为一旦离婚,不仅是生存问题,还有周围的舆论和冷眼,都会让女性寸步难行。
所以为什么以前中国女性的离婚率那么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存压力压倒了她们的情感需求,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忍。
可现在是什么社会环境?教育普及和工业化时代全面降临之后,女性脱离了原生家庭,不用再听从父母之命,她们进厂赚钱养活自己,不用依附于任何人就能生存,既然如此,那凭什么她们要凑活过日子?
以前大多数女性的结婚都会选择凑合着过,因为离了婚没有其他的出路。但是现在很少有女性会选择凑合着过,因为没有那个必要,既然自己一个人都过得挺好,那为什么要找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去将就?
这就是为什么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女性,结婚率越低的真正原因,因为教育程度和收入一般情况成正比,能赚更多钱,就更加没有必要去找一个男人结婚,除非他们能够保证这段婚姻能给她们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说情感的满足,或者物质方面的满足等等。
而且咱们中国的情况和欧美国家还有点不一样,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是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同步进行。
但是中国从90后这代人开始,就是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在三箭齐发,这三个社会趋势是在同时发生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前面我说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会导致女性经济独立,这本身就会导致结婚率的下滑,如果只是这方面的因素,那下滑的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中国国内,虽然说14亿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人,但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划分,大概可以分成三类人。
这三类人对于社会的认知,截然不同,基本可以认为已经产生了代差,所以双方在交流的时候,很多时候几乎就是鸡同鸭讲,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说得对,但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不结婚也许以后会很惨,但结了婚,立马就要面临买房买车生娃、教育、996奋斗的困局,相当于把自己的困难岁月给提前了,他们觉得不值,所以认为自己一个人也挺好。
你现在去各个网络平台上去搜一搜,关键词是:买房成本、孩子教育成本、离婚、出轨等等,你看看会出现多少相关的消息。
互联网的出现,把个体化的现象,迅速扩大,然后快速转化成全民线的人遇到了婚姻不幸福、家暴、出轨等问题,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舆论现象。
而现在的90后、00后们,他们就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无比发达的时代,你说舆论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因为他们生活的圈子,接受的信息,只有自己身边的几个村,哪怕偶尔有出轨离婚的,也是非常稀少的案例,他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结婚的,所以在群体效应的倒逼之下,自己也会走进婚姻的殿堂,毕竟大家生活的圈子就那么小,不结婚周围人的唾沫都能淹死你。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太多了,结婚的成本,婚姻的不幸,他们都看在眼里,这加深了他们的恐惧,同时群体性的倒逼效应对他们也失效了,因为一旦周围的人开始逼婚,他们就会选择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跑去北上广深打工过年都不回来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不想背负这么大的舆论压力。
而且互联网的影响还不止如此,当你每天在网上看到一些肤白貌美的长腿主播的时候,当你每天在网上接触到了一些帅气多金的大暖男的时候,你的择偶标准无形之中也会跟着提高,你的期待阈值也会同步拉升。
当你离开互联网回到现实世界,看到坐在你对面的那个“普通人”,你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致,这就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最好案例。
如果你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世界各国除了一些宗教化的国家和一些靠移民的国家之外,其他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结婚率都在不断降低,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结婚率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些欧洲国家,比如法国,他们的婚姻制度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了,两个人宁可谈一辈子恋爱都不结婚,这就是当下的现实。
第一种是那种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你哪怕枪毙他,他也不会结婚,对于这类人,你不必废太多口舌,尊重个人选择和命运就行。
第三种是那种无论如何都要结婚的人,哪怕结婚成本再高,再苦再累他们都会结婚,对于这类人群,社会应该想办法降低他们结婚的成本,从买房、教育、医疗、养老、彩礼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控,让他们结婚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当这类人结婚变得更加轻松,日子过得更加舒服的时候,第二类摇摆的人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结婚率下滑的趋势。
这是世界各国目前证明最合理,最有可能全面实施的方案,也是未来我们应该拥抱的方向,不知道大家关于这件事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