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vpn免费代理
德黑兰的天空被防空警报撕裂的第七天,流亡美国的巴列维王朝继承人礼萨·巴列维向故国发出战斗檄文。他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比作“躲进地洞的受惊老鼠”,宣称伊斯兰共和国已“走到尽头”,呼吁军队倒戈、民众起义,终结这个“持续46年的噩梦”。
六十五岁的礼萨·巴列维选择了一个微妙的时刻发出复辟宣言。在告人民书中,这位在美国接受教育、远离故土46年的王位继承人描绘了一幅光明图景:“不必惧怕政权垮台后的日子”,伊朗不会陷入内战,他已准备好“一百天过渡计划”和“全国性民主政府”蓝图。
这份宣言的措辞充满必胜信念,称当前局势“无法逆转”,号召民众从阿巴斯港到安扎利港,从设拉子到伊斯法罕共同起义1。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正值以色列对伊朗本土发动史无前例的连续打击,而特朗普威胁要求伊朗 “无条件投降” 之际。
礼萨特别向伊朗国家机器喊话,声称收到许多军警人员的信息,呼吁他们“不要为腐朽政权牺牲”。这种策反尝试瞄准了政权支柱,但忽略了革命卫队与宗教领袖间根深蒂固的忠诚纽带。
对于年长的伊朗人,巴列维王朝代表着另一种记忆。那个时代的社会世俗化、女性不强制戴头巾、电影院播放好莱坞影片。然而这些记忆背后也隐藏着另一面:残酷的秘密警察统治、悬殊的贫富差距,以及最终引爆伊斯兰革命的社会矛盾。
当礼萨·巴列维描绘光明未来时,伊朗民众正在废墟中挣扎求生。德黑兰市议会议长查姆兰无奈承认:“伊朗当前尚无完备避难系统” 应对导弹威胁。空袭警报响起,百姓只能躲进数十年前的陈旧掩体。
这个国家的经济根基早已被蛀空。德黑兰经济学家Vahid Shahri揭示了一个惊人数字:伊朗面临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赤字,政府却对此视而不见。水资源危机、养老金体系濒临崩溃、环境恶化等问题交织,形成结构性危机网络。
石油资源本是天赐财富,如今却成经济诅咒。自1975年《石油法》实施后,伊朗经济陷入畸形发展:石油收益占财政收入83%,而农业贡献率从11.95%骤降至5.67%,制造业从11.7%萎缩至8.83%。当美国制裁切断石油出口命脉,整个经济体系便失去支撑。
人口红利更异化为沉重负担。在宗教鼓励生育政策下,青壮年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失业率却高达12%。更严峻的是,近亲结婚率在某些地区超过40%,13岁少女即可结婚的法律规定,为民族未来埋下健康隐患。
通货膨胀率长期徘徊在50%左右,经济学家警告:“未来5年我们注定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出现“每月通胀率增长50%”的灾难场景6国外vpn免费代理。货币如雪崩般贬值,普通民众的积蓄化为乌有。
礼萨·巴列维的复辟宣言面临着一个冰冷现实:对大多数伊朗人,尤其是占人口70%的年轻一代,他不过是个陌生的流亡符号。
尽管部分老人怀念王朝时代的世俗生活,但主流民意呈现两极分化:或是支持现政权抵抗西方压力,或是期待体制内改革改善民生。当礼萨去年访问以色列时,伊朗政府轻蔑回应称其行径 “不值一提”,民间也反应寥寥。
更深层问题在于其政治根基的虚空,巴列维王朝当年被推翻,正是因为其腐败专制和脱离民众。如今礼萨长期寄居美国,其政治团队由海外侨民组成,与伊朗本土社会脉络断裂。
军队效忠问题更是关键障碍,革命卫队作为政权守护者,不仅享有特权地位,其成员从小接受宗教教育,与哈梅内伊有深厚的精神纽带。礼萨呼吁军警倒戈的幻想,忽视了革命卫队曾残酷镇压民众抗议的历史,这些镇压者如何突然转变成人民盟友?
伊朗反对力量内部的分歧比外部想象的更为复杂,就在以色列空袭持续进行时,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纳尔吉斯·穆罕默迪在内的多位反对派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做出明确切割:“推翻政权必须依靠人民自身”,而非外部武力干预。
这些反对者一方面批评政府“缺乏应对危机能力”,一方面强烈谴责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他们呼吁的是“真正民主、和平的过渡”,这显然与外部势力推动的政权更迭存在本质区别。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警告更凸显国际社会担忧,他直言任何通过外部力量推翻伊朗政权的行为都将引发 “一场不可预测的大混乱”,中东已无法承受更多不稳定。这种忧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遗症的集体记忆。
美国内部立场也暗含矛盾,特朗普一面声称掌握哈梅内伊藏身处,一面又暗示无意动手;一面鼓励内塔尼亚胡“继续推进”,一面又担忧局势失控。这种摇摆预示着三条潜在路径:精准打击核设施、全面代理人战争升级,或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
当礼萨·巴列维宣告“历史性转折点”来临时,真正的历史机遇其实深藏在伊朗社会的裂缝中。持续的经济衰退已使民众忍耐接近极限,5000亿美元基础设施赤字如悬顶之剑,而水资源危机被专家视为 “比政治冲突更严峻的威胁”。
伊朗政权并非铁板一块,反对派联合声明罕见指出:“伊斯兰共和国领导层已明显缺乏应对能力”,呼吁停止铀浓缩计划,这种来自体制内外的压力,可能促使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化重组。
真正的转折点可能来自街头,伊朗社会曾多次爆发大规模示威,从2019年燃油涨价引发的骚乱,到2022年因玛莎·阿米尼之死的全国抗议。尽管这些运动被镇压,但不满情绪如地火运行。当以色列空袭加剧民生困苦,社会矛盾可能达到新的临界点。
然而历史教训警醒人们: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带来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更严酷的神权统治。同样,当前外部势力干预的风险可能激发民族主义反弹,反而强化现政权的凝聚力。
礼萨·巴列维在弗吉尼亚州的宅邸中构想的“百日计划”,距离德黑兰防空洞里颤抖的民众实在太远,伊朗知识分子与反对派人士的联合声明道出关键:“伊朗人民应在不受外力干预前提下自主决定政治命运”。
真正的历史机遇不在外部导弹或流亡者的承诺中,而藏在伊朗青年用VPN翻墙发出的抗议视频里,在老人用所剩无几的里亚尔购买面包的队伍中,甚至在某些革命卫队成员面对同胞时刹那的犹豫瞬间。
当哈梅内伊宣称 “永不妥协” 而特朗普要求“无条件投降”之际,伊朗人民站在自己的历史十字路口,这一次,决定命运的主动权的确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只是这只手已被枷锁束缚了四十六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