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 最好用 免费 vpn
先把30亿市值以下的小市值Biotech数据扔出来 , 这里面估计未来能出3-5倍股票 , 毕竟现在更多都是流动性折价 , 一轮牛市就有票能涨很多 。 其实25年初开始 , 很多原本30亿市值以下的票都涨了几倍 , 脱离了这个市值区间 。
现在市值30亿以下的biotech , 我也不是特别熟了 ! 原来几个觉得有特色的biotech , 和铂 、 康宁杰瑞 、 和誉 、 加科思等都涨了一大波 , 上到30亿以上市值区间 。
30亿市值以下的biotech , 我就是按数据说话 , 自己比较熟的药企就多点评几句吧 !
扫了一眼 , 大部分小市值Biotech的现金储备都低于前面说的6亿安全线 , 较难从负循环转到正循环 , 在港股市场也就约来约被边缘化 。
说说进入到现金枯竭状态的Biotech , 荃信 、 永泰 、 迈博 、 华昊 、 东曜 、 中国抗体 、 友芝友 、 盛禾 、 开拓 、 创胜 、 圣诺 , 账上都没有啥钱了 , 没办法使劲烧钱研发了 !
短期来看 , 投资机会更多来自于超级低估带来的估值修复 。 譬如德琪医药 , 市值最低的时候只有4亿市值 , 现在反弹5倍到了20亿 , 但基本面的变化没有那么大 , 实际逻辑就是市场低迷的时候 , 给了过多的折价 , 这波市场回暖 , 就是市场环境变化就会带来较大的反弹涨幅 。
说几个我觉得值得跟踪和评估的票吧 ! 当然不一定是机会 , 毕竟到30亿以下 , 港股市场已经失去正常市值定价能力 , 有时候流动性影响远大于内在价值挖掘 。
1 ) 宜明昂科 ( 26 , 7 ) :这家药企身上的标签就是CD47 , 前面吉利德 、 艾伯维 、 信达 、 恒瑞等大药企在这个靶点上相继失利 , 让大家对CD47避之不及 , 现在就剩下宜明昂科和康方生物两家的CD47在临床3期 。 这个票属于成功就是下一个Forty Seven , 失败就是下一个天境生物 。 CD47之外 , 宜明昂科还有PD-L1/VEGF , 就是康方出名的那个双抗靶点 , 不过首付很便宜的授权给海外一个小公司 , 可能临床进度比不过康方/Summit 、 礼新/MSD 、 普米斯/BioNTech 。 不过现在宜明昂科不到30亿市值 , 属于高不确定性高弹性的投资标的 。 宜明昂科IPO没融到啥钱 , 然后24年底配股了2亿多 , 现在账上有7亿现金 , 大约能够支撑2年研发支出 。
2 ) 荃信生物 ( 25 , 0 ) :我之前聊过这家小而美的自免Biotech , IL-12/IL-23 、 IL-4Rα卖给了华东 、 IL-23 p19卖给了豪森 、 TSLP卖给了健康元 , 手里还拿着临床3期的IL-17 , 管线BD兑现度很好 , 近期一款双抗自免还做了首付款1000万美元的NewCo 。 荃信在24年港股医药寒冬时期上市 , 只融了1.6亿资金 , 所以现在账上也没啥钱 , 基本处于净现金为零的状态 。 但公司想得也很明白 , 先通过BD模式让自己先活下来来 , 未来随着乌司奴上市后的利润分成 , 荃信短期虽然还做不到使劲烧钱 , 但是活下来还是能做到的 !
3 ) 腾盛博药 ( 14 , 24 ) :这家新冠时期的新冠抗体明星 , 在疫情过后 , 现在重心又回到乙肝核心业务 , 围绕两款乙肝疫苗和siRNA药物 , 还在临床2期尝试如何搭配和给药能够得出更好的疗效 。 腾盛博药账上现金非常充裕 , 14亿市值Vs24亿净现金 , 尽快现金很多 , 但仍然开始缩减开支 , 尽量聚焦乙肝临床 , 研发费用下降到2亿/年 。 所以 , 这是一个安全边际很高 , 但弹性不好评估的票 。 而且站在现在时点看 , 临床进度不会特别快 , 可能无法一两年内就给出临床管线价值的最终评判 。
4 ) 嘉和生物 ( 12 , 11 ): 本来嘉和在港股biotech已经边缘化了 , PD-1上市被否后 , 只剩临床后期的CDK4/6 。 但随着嘉和把CD3/CD20做了笔NewCo模式BD交易 , 以及被亿腾反向收购 , 亿腾差不多25亿收入 , 4亿净利润 , 而嘉和除了管线亿现金 , 意味着市值里基本全是现金 。 亿腾与嘉和合并后 , 未来这个票可能重新回到中型Biotech行列 。
5 ) 兆科眼科 ( 9 , 13 ) :又是一家账上现金大约市值的药企 , 李氏大药厂拆分出来的眼科Biotech , 核心产品就是对标兴齐眼药的阿托品滴眼液 , 干眼症的环孢素 , 眼底病的雷珠单抗类似药 , 老花眼的卡巴胆碱溴莫尼定 。 当然大家最关注的还是25年初申报上市的阿托品滴眼液 , 进展处于国产第二家 , 仅次于兴齐眼药 。 眼科属于不太烧钱的Biotech , 过去每年2-3亿左右的研发支出 , 账上13亿现金就显得更加充裕 。
6 ) 三叶草生物 ( 3 , 5 ): 作为曾经的新冠疫苗明星股 , 新冠疫苗研发烧了太多钱 , 导致现在只有5亿现金 。 然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 Gavi ) 当年付给过三叶草2亿多美元采购款 , 但因为疫情变化并没有执行 , 现在就要追回当初作为预付款的资金 。 所以 , 十几亿人民币追债风险下 , 三叶草一口气跌到了3亿市值 。
7 ) 华领医药 ( 22 , 9 ): 华领可以作为国内Biotech的经典案例来分析 , 具备很多特点 , 糖尿病领域的单产品 , 经过多年临床 , 最后推进到商业化 。 多格列艾汀片医保谈判后仍然有不错的价格体系 , 拜耳从代理到退出 , 慢病类创新药的商业化如何走 ? 而现在华领医药账上还有9亿现金 ( 大部分都是拜耳给BD交易款 ) , 而研发支出很少 , 算是有很多现金保底 , 并且单品商业化的小而稳药企 。
8 ) 德琪医药 ( 20 , 7 )德琪最初是license-in模式 , 把XPO1抑制剂推进到商业化 , 只不过最终选择把这块产品让豪森代理销售 。 后续管线中 , 比较有亮点是临床2期的CLDN18.2 , 再然后就是一堆临床前的CD3双抗 。 但这几年德琪烧钱有点狠 , 2020年账上有30亿净现金 , 但是到了2024年账上净现金只剩下7亿了 安卓 最好用 免费 vpn, 大约还能烧3年 , 但暂时还没有临床后期的亮眼产品 , 比较需要在乎现金管理和研发消耗了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基金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